顶压前行 保障经济平稳运行——2019年河南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综述
新年伊始,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复杂局面,一份提气的2019年河南财政成绩报告日前出炉:
2019年,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6000亿元,完成6187.2亿元,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00亿元,完成4041.6亿元,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1万亿元,完成10176.3亿元,增长10.4%,圆满完成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财政收入增长7%的任务目标。
与此同时,财政治理水平稳步提升,我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6项财政管理工作连续两年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基本确立,省市两级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建设全面完成,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重压之下,成绩来之不易。财力“蛋糕”继续做大,群众民生福祉也越来越多。一年来,河南财政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财政发展高质量,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全省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
企业受惠减税降费政府过上紧日子财源广开增“量”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如何落实好加力提效的要求?作为一个人均收支水平较低的财政“穷”省,又面临繁重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任务,2019年一开年,我省财政就进行了“两手抓”。
“一手”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我省把贯彻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作为财政工作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实质性降低增值税税率等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按时落到实处,授予省级权限的“六税两费”减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优惠政策,均按照顶格标准,最高幅度进行减免,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预计2019年我省全年减税降费超过850亿元。
“另一手”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财政方针。2019年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一般性支出压减幅度均达10%以上。加大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力度,省级共收回财政存量资金82.5亿元。同时,坚持财力下沉,进一步加大省对市县财力性转移支付的补助力度,优先弥补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缺口,坚决兜牢“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有“减”有“压”还要大拓财源。民生要保障,重点领域要优先支持,钱从哪里来?
加大开源力度。我省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初步统计,2019年中央下达我省财力性转移支付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规模均居全国第一。用足用好政府债券政策,提前完成2019年债券发行任务,累计发行政府债券1817.1亿元,为重点项目建设筹集了大量低成本资金,切实发挥了政府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调结构、补短板等一举多得的政策作用。
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我省规范高效推广应用PPP模式,截至2019年年底,我省落地项目517个、总投资6938亿元,其中落地国家示范项目77个、落地率达94%。第五届中国PPP发展(融资)论坛在郑州成功举办,吸引大量高端社会资本方支持我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等重点领域建设。持续开展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工作,为740家小微企业实际放贷20亿元。中原再担保集团组建成功,初步形成省市县三级政府性担保体系,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担保服务。2019年,新设立规模35亿元的二期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和总规模160亿元的绿色发展基金,省级政府投资基金达到18只,省财政统筹资金97.7亿元,募集社会资金351.2亿元,支持420家企业或项目,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发挥省属企业作用。积极鼓励省属功能类公益类金融类企业加强横向协作、与市县开展纵向合作,在县域经济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16户省属功能类公益类金融类企业资产总规模达到15918.8亿元,增长7.9%,有力助推了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注重结构调整经济发展重“质”升“量”
专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积极财政政策一方面要通过实施逆周期调节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还要以更大的力度、更积极的作为去推动结构调整。
我省财政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加大投入,支持提升河南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综合运用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奖励补助等方式,围绕12个省定重点产业、五大传统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财政资金27.6亿元,推进实施工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三大改造”,支持国防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项目攻关,推动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重点服务业转型发展。
服务开放创新迈上新台阶。省财政研究出台7个方面20条财政政策,支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统筹省级资金5亿元,支持郑洛新国家自创区普惠性政策落实、重大产业和平台项目实施。成功争取3个开发区获批第二批“双创特色载体”,获中央补助资金1.35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安排资金12.2亿元,开展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支持开展“科技保”“科技贷”业务,引导带动全省科技信贷业务14亿元,支持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
支持基础能力建设。统筹资金235.2亿元,重点用于“十大水利工程”、省科技馆新馆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安排资金446.8亿元,支持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内河航运等公路水路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筹措资金65.2亿元,支持郑万高铁等铁路项目、郑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实施,进一步巩固提升我省现代交通枢纽地位。
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修订完善46条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财税政策,推出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等21条具体措施,进一步优化财政领域的营商环境。持续支持推进市场化债转股,改善我省企业融资环境。成功争取焦作、洛阳入选首批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获得中央补助资金0.8亿元。
稳“三农”财政保驾护航
作为农业大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机融合,是河南不断提升“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
助力扛稳保障粮食安全重任。省财政筹措80亿元,支持全省59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171.5亿元,用于耕地地力保护和农机购置补贴,推进优质粮油工程和产粮油大县奖励。设立10亿元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防范小麦、稻谷市场化收购贷款风险。
支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财政筹措保费补贴26.4亿元,成功争取30个县新列入全国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农业风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推动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临时性放宽农业信贷担保“双控”考核范围、提高生产补贴,抓好生猪稳产保供。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支持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05.5亿元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奖补机制,确保村级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安排5.8亿元,扶持141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
支持三大攻坚战财政不缺位
打好三大攻坚战,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财政聚焦突出短板,精准投向,助力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支持精准脱贫攻坚。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163.3亿元,出台“两不愁三保障”财政工作方案,进一步落实财政投入保障责任。规范省级风险代偿补偿金管理,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可持续发展,累计发放贷款51.5亿元,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统筹安排44.6亿元,支持1.6万户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解决820个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危房改造10.6万户。我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连续三年被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评为优秀等次。
助推污染防治攻坚。建立健全多元稳定投入增长机制,制定出台财政支持生态环境保护25条政策措施,支持实施“四大行动”。围绕治理“三散”突出问题,安排18亿元,支持完成“双替代”供暖目标任务。成功争取三门峡、济源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实现我省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全部纳入试点范围,已获中央补助资金规模和2018年度试点绩效考核优秀城市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重点是实行政府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控和风险等级评定制度,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采取“八个一批”方式稳妥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全省总体已提前完成2019年化解计划。目前,全省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做大财力“蛋糕”增进人民福祉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一年来,省财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紧盯大事难事急事,稳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全省财政民生支出7833.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7%,其中支持重点民生实事资金411.7亿元,把民生保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全省财政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1477.4亿元,增长13.8%。因促进就业工作完成较好,我省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的省份。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研究推进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继续提高低保户、特困人员等各类困难群体救助补助标准,实施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全省教育支出1817.8亿元,增长9.2%。筹措资金13.8亿元,积极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在支持“双一流”建设的同时,确保其他高校财政投入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推动实施国家和省“双高计划”,我省因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全力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教龄津贴和班主任津贴政策,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人年平均工资大约增加1万元。
着力做好住房保障。成功争取郑州市入选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示范城市,3年示范期可获24亿元奖补资金。争取中央专项资金45亿元,支持全省3383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群众达50万户,资金额居全国首位,占全国资金分配总量的15%。统筹131.95亿元,支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二期项目建设,推动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服务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人均补助标准,提高80岁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5万元降为1.1万元,对个人负担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实行分段报销,并向贫困人口实施倾斜。改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省各级财政部门将以务实管用的财政举措,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助力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省财政支持绿色消费助力污染防治
下一篇:聚焦2020河南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