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王东伟:奋力谱写财政助力“十四五”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

发布日期:2020-12-03 来源:河南省财政厅 浏览次数:

十四五”时期,我国处于“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国内外大势下,河南厚积多方面发展优势,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提升了河南在全国大局中的位势,“五区联动”“四路协同”打造出内陆开放高地, 人口过亿的特大消费市场优势无可比拟, 作为全国重要交通物流枢纽战略节点作用突出。同时,河南也面临着产业转型步伐较慢、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区域竞争能力较弱等挑战,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民生欠账依然较多、营商环境亟待持续改善等短板。“十四五”期间,支持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河南财政使命艰巨、任重道远。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助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明确前进方向 谋划财政事业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河南财政改革发展将围绕实施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推动“三个转变”,加快实施“五项创新”,全面推进“六大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与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机制和财税政策体系,推动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

  着力推进“三个转变”:即推动财政发展从注重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结构转变;财政资源配置从政府单一投入向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活力竞相迸发转变;财政体制从权责不清、区域失衡向权责清晰、区域均衡、激励相容转变。

  加快实施“五项创新”:财政理念创新,逐步树立与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匹配的财政资源配置理念;财政政策创新,逐步完善投入精准、使用高效、工具丰富的财政政策体系;财政制度创新,逐步建立高效运转、执行有力、风险可控的财政制度体系;财政管理创新, 探索实施零基预算,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重点领域资金监管,扎实推进透明财政建设,推动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财政管理体系;财政技术创新,与财政理念、政策、制度和管理创新相适应,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手段,推进财政业务数字化、财政管理智能化。

  全面推进“六大建设”:财政政治建设,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财政系统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打造廉洁型财政、服务型财政,在全省财政系统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财政法治建设,即以全面贯彻落实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为基础,把财政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全面提升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为财政改革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财政制度建设,即建立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现代预算制度,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规范公平、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税收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与市县财政关系,建立举债规范、限额管理、财力匹配的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财政专业建设,即全面提升财政干部的专业水平、专业素养、专业精神,加强专业训练、补齐专业短板、清除专业盲区,不断增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领;财政数字建设,即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财政业务的深度融合,打通信息壁垒、数据烟囱,推动财政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财政能力建设,即全面提升财政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能力,提高六种科学思维能力和八种本领,筑牢财政部门服务大局的能力根基。

  聚焦重点任务 提升财政服务大局新高度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河南财政将统筹使用各类财政资金资源,灵活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工具,助力河南顺应趋势、积极融入,加快形成竞争新优势。

  一是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综合运用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在5G、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材料等产业加力推进,争取实现弯道超车。抓住创新主体、人才、平台、机制等关键环节,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二是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多元稳定投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支持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力推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国家生物育种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打造“中国农谷”,坚决支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动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目标。

  三是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把“人民至上”理念落到实处。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积极支持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个结构,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发挥PPP 工作全国领先优势基础上,持续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四是支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并用好一切有利政策,综合运用专项债券、PPP 模式,充分发挥省属功能类公益类金融类企业带动作用,突出“两新一重”、产业、能源等重点领域,重点支持米字形铁路、高速公路“双千工程”、机场三期、十大水利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保障事关全省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纵深推进改革 激发财政发展新活力

  “十四五”期间,河南财政将继续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重点推进以下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

  一是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进一步规范省与市县、市与县、市与区财政关系,尽快形成依法规范、权责匹配、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体系。

  二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构建以绩效为导向、奖罚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及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工作推进机制。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改变资金分配固化格局。

  三是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持续强化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等功能,推动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互联网+ 政府采购”,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意向公开,通过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技术手段对政府采购项目实行“链条式”管理,研究制订《河南省政府采购负面清单》,加强采购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范采购人采购行为,全面优化河南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

  四是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加大各级政府预决算公开力度,大力推进财政政策公开、绩效信息公开,扎实推进透明财政建设。

  五是积极推进其他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探索实施零基预算。按照“管少、管住、管好”原则,加快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扎实开展国有资产报告工作。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做好财政系统“互联网+ 监管”,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

  防范重大风险 主动应对财政安全新挑战

  “十四五”期间,河南财政将继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严密防范、有效化解各类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一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认真贯彻“开前门”“堵后门”要求,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举债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偿债保障机制,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指导推进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稳步推进债务化解,提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信息化水平,持续加大监督问责力度,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二是切实兜牢县级“三保”底线。加大财力下沉力度, 继续完善省对市县转移支付机制,加快下达转移支付资金,合理调度国库库款,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强化库款运行跟踪监测,坚决落实“三保”要求,确保财政安全稳定运行。

  三是防止财政、金融、企业风险交织叠加。强化省属功能类公益类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债务风险监测,优化融资结构,强化省管金融企业稳健经营,健全资本补充机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处置重点风险,全力支持高风险农信社深化改革、补充资本, 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