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破浪稳航船 披荆斩棘拓新途——河南省2020年财政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2021-01-19 来源:河南省财政厅 浏览次数:

全省财政收支圆满完成预定目标。刚刚过去的2020年,疫情冲击惊心动魄,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六稳”“六保”使命艰巨,在这样严峻复杂的局势下,我省仍拿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6267.4亿元,同比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55.2亿元,增长2.8%,超额完成财政收入增长2%的预期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0382.8亿元,增长2.2%,持续保持在万亿元以上。财政收支双双实现正增长。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年来全省人民凝心聚力、克艰攻难的努力,都是全省财政系统更加积极有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一年来,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充分发挥,为全省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吹响集结号:财政助力筑牢抗疫“中原防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20年年初疫情突然袭来,全省财政系统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紧急吹响“集结号”。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面对年初没有预算、收入大幅下滑的严峻局面,省财政积极谋划、创新措施,累计安排财政资金82.22亿元,争取新开行14亿元贷款,确保了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确保了各地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

  加强疫情防控财税政策保障。第一时间研究出台预算安排、人员救治、医疗保障、工伤保险、工作补助、税收优惠、应急保障、金融支持等8项财政政策。做好专项再贷款贴息工作,引导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向294家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发放424笔优惠利率贷款83.22亿元。

  创新建立应急资金物资快速通达机制。健全资金垫付清算机制,对省内统一采购、统一调度疫情防控物资所需的资金,实行省级先行集中垫付再分级清算的办法,确保防疫物资能够第一时间到位。建立疫情防控急需物资政府采购“绿色通道”,为采购单位提供便利。得益于此,全国最大卫生材料生产基地长垣在疫情最严峻时,6万人24小时开足马力生产,有力保障了防护物资供应。

  留青山护火种:支持拓展经济企稳向好态势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如何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推动经济尽快回到正常轨道,成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用足用好减税降费政策。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授权顶格出台实施阶段性减免优惠政策,全年预计减税降费近800亿元,为企业复工复产注入了“强心剂”。

  尽力解决市场主体纾困中的堵点问题。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银行不愿贷不敢贷问题,省财政研究制定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中小微企业应急周转资金池等5个实施方案,形成了“三池三贴息、四贷两担保”财政支持市场主体政策体系。目前,已累计为全省近5900家企业提供银行贷款约270亿元。

  全方位降低企业成本。制定财政支持企业复工复产9条政策措施,安排13亿元支持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督促指导减免租金4.14亿元。指导交投集团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56.42亿元。推动省属金融企业调减贷款利率、减免担保费用,节约企业融资成本约6.2亿元。

  激发消费活力。对各地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惠民政策,以及市县发行的支持旅游、文娱、电影、餐饮、商超等产业发展的消费券,省财政给予奖补,助力复商复市。

  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省财政统筹各类财政资金679.61亿元,用好新增专项债券1626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94亿元、特殊转移支付266.1亿元,PPP模式入库项目总投资1.38万亿元,推动省属金融企业提供重大项目融资约1600亿元,为“十大水利工程”、5G基础设施等一大批补短板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

  做实资金直达机制。当好“过路财神”,不当“甩手掌柜”。中央下达我省直达资金1789.4亿元,全部第一时间分配至市县基层,惠及企业6003家、困难群众3264.8万人。

  集中财力办大事:全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保增长、促发展,全省经济这艘巨轮的航向,就是全省财政系统奋力前行的方向。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省财政安排14.7亿元,支持148个“三大改造”以及234个智能车间、“卡脖子”重点攻关等项目顺利实施。推动100亿元的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30亿元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成功设立。18只政府投资基金累计决策投资365.7亿元,所投天迈科技等7家企业成功上市。统筹5000万元支持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建设。

  支持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全省科技支出249亿元,增长18%。在省财政强力支持下,国家超算中心等一批重点科技研发平台以及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4739家企业研发费用投入达到317亿元。“科技贷”全年累计向396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19.5亿元,帮助一批科技企业驶入成长快车道。

  助力提升开放水平。省财政出台积极应对疫情做好外经贸工作的13条措施,鼓励郑州机场积极开拓国内国际航空市场,支持E贸易核心功能集聚区打造“零费区”,奖励35个重大项目,支持我省参加第三届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及北京考察等重大经贸活动。

  支持夯实根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携手共进

  河南是农业大省,全省农林水2020年支出1148亿元,增长8.3%,有力支持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支持决胜脱贫攻坚。全省筹措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92.9亿元,增长26%,其中省级连续8年实现“两个高于”目标;63个试点县整合涉农资金232.8亿元;扶贫小额信贷带动金融机构累计投放超60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我省扶贫资金管理连续4年获得国家考评优秀等次。

  助力扛稳粮食安全生产重任。省财政统筹资金123.29亿元,支持建成660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38个重点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等,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统筹资金149.1亿元,对产粮大县、稻谷主产县和种粮农民给予奖补。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在产粮大县基本实现全覆盖,保费规模稳居全国第二位。构建“政银担保投”联动支农机制,正式启动全国首个省级层面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50.96亿元支持全省县乡公路等项目建设,14.52亿元支持150万个户用卫生厕所改造,95个县开展电商进农村示范工程,19.08亿元支持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美丽乡村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5.82亿元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连续强力支持,让农村面貌发生着持续变化。

  人民至上:全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0年有两组财政数据对比颇有意义:

  一组“大”数据:在去年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省全年民生支出7957.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6.6%。

  一组“小”数据:全省一年来共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160.3亿元,盘活以前年度财政存量资金71亿元,腾出的资金统筹用于“三保”等关键领域,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民生保障最大的亮点。省财政筹措资金395.59亿元,支持建设公共卫生医学中心、传染病救治网络等项目,全面推进市级“四所医院”建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卫生服务保障水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省财政安排资金90亿元,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累计投资76.78亿元,有力保障了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因支持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我省成为全国唯一连续3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的省份。

  金山银山助力绿水青山。省财政全年生态环保支出达到386亿元,支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推动我省北部地区散煤取暖基本实现“清零”;森林河南建设和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序开展,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等工程顺利实施。

  教育是民生之基。全省教育支出1881.88亿元,增长3.9%;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启动,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同时,省财政筹措66.9亿元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76万户,开工建设16.2万套棚改安置房、4623套公租房,支持郑州市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

  航船“走得远”,更要“行得稳”。省财政坚持底线思维,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连续3年提前完成年度化解计划,目前全省债务风险整体可控。积极推进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防范养老金支付风险。加大财力下沉力度,补助市县各类资金4799亿元,157个县市全部设立工资专户,全省未发现拖欠“三保”问题。

  2020年险峻难阻充满挑战,2021年财政工作依旧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努力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财政部门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省财政厅厅长王东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