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精准施策 为稳住中原经济大盘贡献财政力量

发布日期:2022-07-29 来源:河南省财政厅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围绕“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求,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推动中央和我省一揽子政策措施靠前发力、精准落地,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高效的执行力确保全省经济大盘稳定稳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降本赋能 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

紧盯企业成本高、现金缺、融资贵、用工难、订单少等痛点,精准落实一系列惠企利企财政政策,为市场主体撑腰护航。

一是更快速度减税降费。坚持制度性、阶段性、一次性举措相结合,第一时间成立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印发方案、细化措施,要求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应退尽退、应退快退,并在收到中央下达的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有关专项资金7日内分配到市县基层。同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按50%幅度顶格减征优惠政策延期扩围。今年以来,全省已累计退付841.8亿元,其中存量留抵退税梯次性集中退还的任务基本完成,惠及4.34万户纳税人。

二是更加精准援企稳岗。严格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延期、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提高、企业社保费缓缴政策。上半年全省共减征失业保险费16.12亿元,工伤保险费0.63亿元,核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1亿元、惠及企业1691家。积极实施企业用工补贴政策,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三是更全方位融资支持。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以政府采购合同的预期支付能力为信用,搭建“银企”对接的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平台。供应商在中标成交后可以持政府采购合同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2018年以来先后与22家金融机构合作,累计为5141家中小企业实际融资133.1亿元。鼓励各地积极设立并扩大中小微企业应急周转资金池,通过应急周转资金、应急转贷、过桥资金、助保贷等方式,缓解市场主体资金流动性压力。截至目前,19个市县资金池共带动银行贷款314亿元、惠及中小企业2185家,节约企业财务成本1.66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续贷难题。

四是更大力度减免房租。在国家明确政策基础上,将享受房租减免政策的市场主体范围由服务业进一步扩展为全部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周期也有所延长。规定自2022年起免收3个月房租、减半收取12个月房租,按照“部门承诺、网上申请、免审即享、即申即办”的原则,高效便捷办理减免事项,真正做到让利于企、让利于民。截至6月底,省直部门和省属企业已减免租金4.26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8768户。

五是更大范围担保增信。积极运用省级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池政策,支持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市县融资担保机构、银行等各方主体构建形成2:2:4:2的风险分担机制,解决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后顾之忧”。带动全省融资担保机构对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能保尽保”。截至6月底,中原再担保集团在保余额达到458.4亿元,其中支小支农担保余额416.1亿元,占比90.76%。

多元融资 全力支持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项目为王”,用好各种财政金融工具,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的主动轮带动经济运行的所有轮子一起转。

一是统筹基建资金。今年以来,统筹中央和省基建等资金229.7亿元,聚焦交通、能源、水利、城镇化建设等重点领域,支持十大水利工程、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加快实施,带动“三个一批”重大项目滚动推进。

二是用好专项债券。率先建立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常态化、项目建设和资金支出月调度、使用管理督导核查三项制度,推动专项债券储备足、发行早、支出快、绩效优。截至6月底,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2086亿元全部发行完毕,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共计2097个项目,目前正在督促市县加快项目建设,力争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三是强化基金运作。重塑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体制,实施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完善基金运行机制,优化基金布局,改革组建创新投资集团;强化保战略促产业功能作用,健全考核激励、收益让渡、容错免责机制,释放基金的引导撬动作用。截至目前,省级政府投资基金21只,涵盖创新创业、中小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四大领域,总规模达2138.7亿元,已直投项目728个、投资金额425.5亿元。

四是应用PPP模式。坚持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省、市、县联动推介PPP项目,力促市政工程、生态环保等19个行业领域的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截至6月底,全省共纳入PPP管理库项目841个、投资额10524.3亿元。

五是引入金融活水。认真履行省管金融企业出资人职责,积极用好考核“指挥棒”,督促引导省管金融企业发挥功能作用, 今年上半年,7家省管金融企业通过贷款投放、保险、信托、投资基金、担保等各类金融业务投放资金约5170.94亿元,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

聚焦关键 集中力量保障好基本民生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支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优先保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筹措资金45.65亿元,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支持大规模开展“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大力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技能就业、技能增收。对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实行财政全额贴息,个人不再负担贷款利息,按照2022年我省新增100亿元个人创业担保贷款以及当前贷款利率测算,5—12月将为创业者减少利息支出1.4亿元。

二是强化兜底线。今年以来,中央和省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05.4亿元,通过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及时足额发放,保障了378.4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全省366.4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落实好教育、养老、医疗、优抚等提标补助政策,其中低保、特困人员补助标准自2011年以来连续12年提标。

三是打造“连心卡”。把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打造成为群众的“连心卡”,今年上半年,全省218个县区均已实现“一卡通”集中发放,共涵盖粮食安全、困难救助、危房改造、就业、教育、移民扶持等补贴项目199个,累计发放资金207.77亿元,惠及群众7079.74万人次,涉及2394.2万人。

四是捧稳“金饭碗”。中原熟,天下足。今年省级共安排资金184.4亿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维修养护,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供给保障能力。深入推进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发挥“政银担保投”联动支农机制作用,引入投资、保险等金融机构,培育壮大涉农产业龙头企业,截至6月底,农业信贷担保在保业务16.65万笔,在保余额215.16亿元。

守牢底线 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从安全发展和财政可持续发展出发,抓住牛鼻子、把牢关键点,抓好财政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一是推进过紧日子制度化常态化。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出台文件,先后共明确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强资产工程管理等8方面20条具体措施,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强化预算安排同执行、评审、审计、绩效的挂钩机制,惩治浪费、激励节约,腾出宝贵资金用于支持稳住经济大盘。

二是扎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最大力度下沉财力到县区,落实好县(市)财政运行分析调度机制,定期对各县(市、区)财力状况、收入运行、库款保障、“三保”等重点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调度分析,及时发现和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

三是积极稳妥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按照“分类施策、因地施策、一债一策”原则,用好债务在线监测平台,指导市县重点采取“八个一批”方式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加快健全完善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体系,把政府债务风险情况纳入高质量发展等政绩考核体系,严禁各类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四是防范金融风险。按照“银企共生、企企互助”原则,构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方联合处置机制,对重点企业、地方金融机构等风险爆雷事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事一议做好处置,做好利用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和化险工作,扎实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严格防范融资平台风险,防范金融风险向财政领域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