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庆业:服务保障河南争先出彩新征程
2024年,面对严峻挑战,河南财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殷殷嘱托,在财政部关心指导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落实“小钱小气、大钱大方”,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推动全省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披荆斩棘破万难 踏平坎坷成大道
实现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收入质量不断优化。2024年,全省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98.9亿元,下降2.6%,主要是受上年制造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减税政策以及房地产行业税收下降较多等因素影响,扣除以上三项因素,同口径增长1.8%。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461亿元,增长3.7%。中央对河南省一般公共预算补助资金占河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50%以上。督促市县坚持正确政绩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坚决做实财政收入,不搞虚收空转,推动财政收入质量逐步好转,河南省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在全国排名提升7个位次。
实施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扩大内需动力强劲。抢抓国家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机遇,争取资金334.9亿元,推动318个“两重”项目全面开工,工业、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222个设备更新,汽车以旧换新超40万辆、家电超450万台。全年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907亿元,统筹增发国债资金433.6亿元、财政专项和基建投资250亿元,支持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省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630.7亿元,为市场主体输血赋能、增添活力。引导省属金融企业通过信贷、保险、投资基金等业务投放资金超1.3万亿元,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推动创新能力起势跃升、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全省科学技术支出549.4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持续大幅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3年实现反超。设立30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24只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累计直投产业项目1372个、748.71亿元,引入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支持发展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2%、9.2%。
支持乡村振兴有力有效、绿色发展全面提升。加大财政支农投入保障力度和政策供给强度,全省农林水支出1206.2亿元,增长13.8%。筹措72亿元支持全省新建和提升高标准农田280万亩,提高省级补助标准,取消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升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率,全年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262亿元。支持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及11个农业产业强镇成功创建。筹措衔接资金112.45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河南省连续8年在国家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累计获得奖励资金22.1亿元。成功获批2个农村综合性改革、1个“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获批数量居全国前列。
支持民生保障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民生支出8338.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长期稳定在70%以上。全省教育支出2059.1亿元,继续保持财政第一大支出。统筹用好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稳岗返还等政策,突出支持就业优先,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9.1亿元。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城乡低保标准等均稳步提高。聚焦村(社区)“三资”管理、学生营养餐和养老社保基金三个“小切口”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启动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治理行动,努力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省际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推动风险化解稳妥有序、安全底线兜紧兜牢。坚持将“三保”摆在财政工作最优先位置,全面实施“三保”标识和县级月度“三保”支出调度管理,各地每月“三保”支出核定额度完成前,除应急救灾之外的其他资金,一律不予安排支出,较好保障了基层“三保”。制定全省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1+7”工作方案,争取2024年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债券520亿元和置换债券1227亿元,全国首单发行置换债券并于2024年底前全部支出使用完毕,2018年以来连续7年完成隐性债务化解计划,全年完成118家融资平台压降任务,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有力有效。全力争取中央专项借款支持,助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化解风险,依法依规推进村镇银行涉案资产处置。累计下达奖励资金59.5亿元,推动高校债务化解“大头落地”。
确保财政管理效能提升、财税改革走深走实。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省直部门经常性项目支出按5%压减,省级财政预算评审项目361个、审减9亿元、审减率24.5%,清理收回财政存量资金74.6亿元,统筹用于惠民生、补短板等重点支出领域。建立项目支出标准工作制度体系,累计制定23项项目支出标准。严格落实预算公开各项规定,2024年省级预算和467个省级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全部按时公开。探索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持续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和事前绩效评估,扎实开展财政管理绩效考核,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稳步推进财政政策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推动出台低效国有资产盘活处置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各类国有资产盘活利用,持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船到中流再奋楫 重整行装再出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谋划“十五五”发展之年,做好财政工作尤为重要。河南财政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打开河南财政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作出财政新贡献。
更大力度推动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立足高质量发展这个税源根基,缩短新税源培育周期,尽快弥补传统税源减收缺口。统筹用好财政补助、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工具,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加快偿还拖欠企业账款,坚决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加强税收征管,既防止跑冒滴漏、做到颗粒归仓,也要防止收过头税费、竭泽而渔。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做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加快推动低效无效国有资产盘活处置。
更大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支出规模,紧抓国家发行更大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机遇,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扩围实施“两新”工作。用足用好专项债券政策,严格落实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扩大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优化支出结构,将改善民生与激发内需潜力结合起来,持续保持高强度科技投入。用好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资金,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支出进度,全力推动政策靠前发力、资金靠前使用、项目靠前实施。
更大力度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推动零基预算改革加力扩围,进一步健全能增能减、有保有压、能上能下的预算安排机制。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探索开展部门整体事前绩效评估,持续推进重点项目、重点政策、重点部门“三位一体”的财政评价体系,进一步拓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对标财政部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动财政数字化建设走在前列。坚决扛牢财会监督主责,加强财会监督队伍和能力建设,切实树立财会监督权威。
更大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坚决扛稳扛牢基层“三保”重大政治责任,压实“三保”分级责任体系,确保基层“三保”不出任何问题。严格落实河南省“1+7”化债方案,用足用好国家一揽子化债政策,保持对新增隐性债务的“零容忍”。严格落实河南省财政暂付款清理消化专项行动方案,用5年时间将全省暂付款规模和占比降至合理水平。协助防范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加快推进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等工作,督促省属金融企业加快存量风险项目处置,防止风险向财政转移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