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为主线 鲁山县着力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记者 常洪涛)“在高质量脱贫摘帽后,鲁山县劲头不松、力度不减、精力不散,持续落实‘四个不摘’政策,着力在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上下功夫,在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上做文章,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11月30日,鲁山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魏建运说。
2020年2月,鲁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今年2月,鲁山县原扶贫办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年以来,鲁山县把落实“四个不摘”作为不忘初心的试金石,接续脱贫攻坚体制机制,衔接赋能乡村振兴。
该县确立了以乡村振兴为主线的工作总基调,成立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牵头,定期研究谋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四链模式”推进产业增收。该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深化推广产业发展“四链模式”,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打破按地域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模式,依照产业划分成立产业党组织,把农村有能力的党员编入产业党小组,每名党员认领产业示范岗,每个产业党支部联系帮扶对象。这种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模式得到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进行推广。目前,全县建立产业党总支10个、产业党支部101个,1万多名党员、25个农业科技服务团活跃在产业发展一线,培育出10大特色产业。
创新动态监测帮扶“五个一”工作机制。该县探索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确保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高效开展。建立一套制度,健全排查发现、识别纳入、监测帮扶、风险消除等机制,确保监测帮扶精准;发布一个公告,在村部显眼位置对识别纳入的“三类人群”以大红榜的形式进行公告,保障村民知情权、监督权;建立一本村档,制定村帮扶方案,分类建立帮扶工作台账,重点记录监测对象帮扶措施及成效;整理一份户档,制定户帮扶计划,按照“一户一档”要求,整理监测对象从识别纳入到风险消除各环节的过程资料,全面展示监测帮扶成效,让风险消除有据可查、有轨可循;建立一面“暖心墙”,制作包含家庭信息、致贫返贫风险、主要帮扶措施等内容的图表,张贴在监测户家中。
“1676”巩固产业稳增收。该县建立一套奖补办法,培育种植、养殖、旅游、加工、光伏、电商六大特色产业,打造高效循环农业、旅游产业、林果产业、光伏产业、服务产业、食用菌产业、工农融合经济带等七条产业带,探索实施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就近务工得薪金、参与种植得利金、入股经营得股金、代种代管得售金、资产收益给现金的“六金”增收模式,确保群众稳定增收。今年,全县已发放产业就业奖补资金5955万元,调动广大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实行网格化管理。全县建立乡、村、组三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网格化管理体系,乡(镇、街道)作为第一级网格,各行政村作为第二级网格,各自然村(组)为第三级网格,具体负责网格内农户常态化监测预警和信息采集更新等工作。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网格化管理体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了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目前,全县共建立网格7404个,发挥了积极的监测帮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