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用准用好财政衔接资金 持续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发布日期:2023-12-04 来源: 浏览次数:

平顶山叶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立足资源禀赋,将财政衔接资金重点用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2021年以来,累计统筹财政衔接资金6.34亿元、整合涉农资金4.8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9.07亿元,实施乡村特色产业项目176个,建成蔬菜和食用菌种植、猪牛养殖及面粉加工等特色产业示范带,带动554个行政村年均增收5.7万元,5.5万脱贫人口人均增收2509元。

一、“统、撬、贷”联动,放大产业发展资金池

坚持“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控水”,统、撬、贷联动,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一是因需而统财政涉农资金。在整合中央、省、市、县衔接资金基础上,根据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将省级水利发展、林业改革、农田建设等10类涉农资金,以及市级农村综合改革等7类涉农资金纳入整合范围,加强统一使用监管。今年以来,已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55亿元,对接实施项目30个,其中乡村产业发展项目19个,涉及资金2.1亿元,占比82.7%。二是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按照1:1原则,财政资金以领投方式,完善项目前期配套设施,村集体以积累资金或流转土地入股,吸收龙头企业参股,由村集体、龙头企业经营管理,财政投资部分形成的固化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收益按比例分成,以轻资产运营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三是引入产业兴农活水。以“整村授信”为抓手,县政府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推出“三委干部贷”产品,给予“三委干部”每人10万元授信额度,专项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该县“三委干部贷”余额达6600余万元。

二、“优、扩、延”并重,打造乡村特色主导产业

发挥财政衔接资金“酵母”作用,变“撒胡椒面”为“攥指成拳”,推动蔬菜种植、食用菌种植两大特色产业和面粉加工规模化发展。该县1个镇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村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一是优结构,大力发展蔬菜和食用菌规模化种植。规划“平叶快速通道、中部乡镇东西长廊”2个农业特色产业带,以财政涉农资金为引导,推进建设11个县乡特色产业园,吸引江苏绿港、浙江绿网等头部企业入驻。目前,该县蔬菜规模化种植面积12.6万亩,食用菌种植年产量5200万棒,累计带动12.8万名群众以地租、务工等方式年均稳定增收3100元,123个脱贫村集体年均增收3.9万元。二是扩规模,集中打造养殖综合体。依托4个有滩涂地乡镇的资源优势,投入统筹资金1260万元,建成4个生猪养殖综合体,年出栏生猪4万头,带动12个村集体年均增收210万元。今年,又投入财政涉农资金1800万元,建设红牛种质资源保护提升项目,预计年出栏种牛380头。三是延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支持本土加工龙头企业创大面业做大做强,财政衔接资金投资1亿余元以村集体入股方式,帮助创大面业更新设备、扩大产能,与123个脱贫村合作发展富硒小麦“订单农业”。目前,富硒小麦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优质小麦1亿斤,小麦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高40%以上。

三、“管、评、联”结合,提升资金使用效

坚持问题导向,对项目入库、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实行全流程监管。一是从严管,确保项目实施规范化。编制项目实施资料清单,从项目前期设计、招投标、工程监理、资产管护、收益分配、公告公示等方面进行流程再造,高质高效推进。二是加强评,促进项目绩效最大化。紧扣绩效目标、监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智能平台”常态监管、重大项目第三方评估,每年安排100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以奖代补,对优质项目延续支持政策。三是注重联,推动群众共建共享。制定产业联农带农项目资产村集体经济管理与收益分配实施方案,明确村集体年综合收益不少于60%用于困难群众差额化补助、开发公益性岗位等,让群众真受益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