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文章”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优化营商环境实践探索
(记者 魏广军 通讯员 赵贝贝 杜艺冰)总投资11亿元、年产5万吨的己二腈项目加紧推进;总投资26亿元、年产8万吨的印染项目标准化厂房投用在即;今年前10个月实现营业收入51亿元的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满产满销……初冬时节的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随着越来越多的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建成投产,中国尼龙城打造的化纤纺织、工程塑料、聚氨酯、精细化工4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中国尼龙城核心区——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的竞争优势愈加明显,吸引力越来越强。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集聚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以企业需求为第一导向、以市场评价为第一准则,着力做好“建集群”“降成本”“便利化”三篇文章,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提升,赋能集聚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千亿级尼龙产业基地。
“建集群”,实现企业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12月8日,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己内酰胺通过管道进入隔壁的平顶山三梭尼龙公司,用作尼龙6切片的原料;三梭尼龙公司生产的尼龙6切片直接输送到相邻的神马锦纶新材料有限公司,用于生产尼龙6民用丝;尼龙6民用丝又被送到园区锦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用于制作高档锦纶面料……在集聚区,这条从己内酰胺到锦纶成品布匹的产业链,不仅使企业每吨产品节省包装费、运输费近1000元,还降低了因疫情、恶劣气候等因素带来的运输风险,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显而易见。
“在优化营商环境中,集聚区切实树立全产业链思维,围绕‘建集群’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做实产业支撑、科技支撑、人才支撑,通过推动产业发展达到营商环境优化升级。”集聚区管委会主任李鹏鹏说。
在尼龙原材料基地建设中,集聚区已形成年产40万吨己内酰胺、15万吨己二酸、15万吨环己酮、7万吨尼龙6切片、4万吨尼龙66切片等产品产能。随着年产5万吨己二腈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神马帘子布公司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实施,尼龙66产业链不断做强;同时,建成年产4万吨尼龙6民用丝项目、年产1.5亿米高档锦纶面料项目,实施年产8万吨化纤印染项目,形成了“己内酰胺——尼龙6切片——尼龙6民用丝——织造——染整”的完整产业链;引进年产20万吨膜级尼龙6切片及下游高端尼龙包装薄膜项目,形成了“己内酰胺——膜级切片——BOPA薄膜”完整产业链;引进5家聚氨酯生产企业,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可达42万吨;建成投产精细化工企业15家,正在建设精细化工项目20个。
为提升产业竞争力,集聚区坚持创新引领战略,建立省级研发平台4个,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智能化园区水平,推动形成“智能设施——智能企业——智能园区”一体化发展格局,目前智慧园区一期项目已投入使用。依托“鹰城英才计划”不断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今年10月又与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深度合作,为园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人才支撑和技能培训。
有力的综合支撑不断反哺着集聚区集群建设。目前,拟投资3.2亿元的年产30万吨尼龙产业链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即将建成;利用己二酸尾气生产氧化亚氮的中科瑞景公司,在一期项目运行良好的前提下启动了二期项目建设;综合利用己内酰胺副产物年产120万吨硫铵大颗粒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依托锦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上游浙商民用丝企业即将入驻……
“降成本”,打造要素齐全、价格最低园区
12月8日,在位于集聚区的沙河复航工程平顶山南港区码头,3个集装箱泊位装船机已安装完毕,航道疏浚工程已完工,沙河平顶山段预计明年可实现通航。
据集聚区管委会建设管理部部长韩秋介绍,沙河复航工程平顶山段设计通航能力每年428万吨,共11个泊位,水运成本更低,项目建成后,园区货物可以通过沙河、淮河进入华东地区水运体系,真正实现通江达海。
近年来,我市围绕集聚区产业发展所需基础设施、要素条件,实施了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着力破解生产要素瓶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沙河复航工程就是其中一项。
集聚区着力打造便捷交通网络,将在许广高速公路设立尼龙城出入口,设置危化品车辆出入通道;连通京广、焦枝两大干线铁路的尼龙城铁路专线一期项目加速推进……“汽运、铁运、水运”三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正在集聚区形成。
为打造成本“洼地”,集聚区成立了水务、电力、燃气、热力公司,通过专业化手段优化生产要素价格。其中,水务公司已建成投运,企业用水降至每吨2元。计划实施增量配网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规划建设2×66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为园区提供稳定电源和蒸汽供应;天然气方面,计划与中石油合作,实现天然气从门站直供用户,价格控制在每立方米2.3元以内。污水处理方面,已建成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二期正在建设,建成后日处理能力5万吨。目前,集聚区公共管廊遍布,企业按需接入,实现了区内入驻项目水、电、热、天然气的统一供应。
在生产、生活基础配套上,集聚区筹建尼龙新材料质量检测科研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企业提供产品检验检测服务和技术服务;以沙河码头、铁路站场为中心建设物流园区,满足大宗原材料及工业品进出;依托平顶山海关和正在建设的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提供便捷、高效的对外业务服务;建成职工公寓、职工食堂、尼龙小镇、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实现了企业后勤社会化;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将入驻金融机构、酒店、商业综合体等,为企业提供优质生活配套服务。
随着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一座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正逐步形成,吸引八方来客投资兴业。
“便利化”,打造公事代办、无事不扰园区
“来这里创办企业两年多,我深切感受到平顶山优良的营商环境,这里不但产业基础好、配套设施全,办事效率也很高。”今年10月底,锦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卫平带领浙商考察团来到集聚区,在项目洽谈会上,他感慨地说。
锦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底签约落户园区,从开工建设到试生产前后总共180天,创造了同行最快的“锦华速度”。
“集聚区处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最前线,服务好不好,企业感受很直接,我们必须高点站位、一线推演,将服务企业做到极致。”集聚区明确要求。
为打通服务企业这关键的“最后一公里”,集聚区按照开发运营去行政化和主责主业去社会化要求,实行“管委会+公司”大部制改革。实行全员竞聘,人岗相适,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实施薪酬激励机制,由“铁工资”向“活薪酬”转变,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集聚区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当好“店小二”,到企业去,进车间去,办实事去!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
——简化流程提高效率。集聚区土地分局征收土地组卷,经管委会主要领导签字后,直接报叶县政府,省去中间环节,保证入驻项目的高效供地。近三年来,集聚区收储土地3500亩,为项目供应建设用地3100亩。
——“影子”专班全程代办。管委会三个专业园区打造“影子”专班,对入园项目提供证照手续办理、外部关系协调等打包式服务,并实施项目跟踪服务,全流程掌握,加速审批手续办理。
——建立台账精准服务。管委会建立企业台账、专业台账、问题台账、经验台账,通过四类台账做到对入驻企业更了解,服务更高效,点对点解决企业对政策“不知道”“找不到”的问题。
——宁静日制度“保驾护航”。制定《涉企事项检查管理办法》,为企业营造无事不扰、专心经营的良好环境。实行首席服务官制度,定期召开办公会,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银企沟通助力发展。建立银企洽谈长效机制,召集金融机构和区内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每季度召开一次银企洽谈会,切实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截至目前,已累计为企业融资30亿元。
——安全体检全区覆盖。定期聘请第三方安全技术服务机构组织专家对企业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成立项目预审领导小组,对所有入驻项目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引进项目达到环保、安全生产的要求。
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坚定了在集聚区投资兴业的信心。截至目前,集聚区引进项目127个,已建成项目50个,在建和续建项目32个,前期项目39个。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4亿元,同比增速12.5%;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2.6亿元,增速约34%;营业收入累计225亿元,增速30%。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中国尼龙城核心区,集聚区将围绕做好“三篇文章”,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尽早建成千亿级尼龙产业基地,为我市“四城四区”建设贡献尼龙城力量。
下一篇:鲁山县商品房契税缴纳补贴工作完成